一、定义与核心概念
术语含义
Wp:即“Watt-peak”(峰瓦),是太阳能电池在标准测试条件(STC)下的最大输出功率单位。
额定功率:指太阳能板在理想光照、温度等条件下可达到的瞬时最大功率,用于标定组件性能。
标准测试条件(STC)
光照强度:1000W/m²(模拟正午阳光强度);
大气质量:AM1.5(太阳光穿过大气层的路径长度);
电池温度:25℃(实验室恒温环境)。
二、实际意义与局限性
理论参照性
额定功率是实验室理想化数据,实际发电量受天气、温度、阴影遮挡等因素影响,通常低于标称值。
例如,阴天时发电量可能仅为额定功率的10%-50%。
系统设计依据
用于计算光伏系统装机容量(如10kWp电站需约25-30块400Wp组件);
结合地理位置和日照资源,估算年发电量(如1kWp系统在华东地区年发电约1000-1200kWh)。
三、应用注意事项
功率衰减
组件首年衰减约1%-2.5%,后续年均衰减≤0.5%,25年后功率可能降至初始值的80%。
温度影响
实际工作中,电池温度每升高1℃,功率下降0.35%-0.5%,夏季高温时发电效率显著降低。
单位扩展
kWp/MWp:1MWp=1000kWp=1,000,000Wp,用于电站规模描述(如50MWp电站年发电约6000万kWh)。
四、与其他功率单位的区别
W(瓦):普通功率单位,不限定测试条件;
Wp(峰瓦):特指STC条件下的峰值功率,用于横向对比组件性能。
总结
额定功率(Wp)是太阳能板在标准条件下的理论性能指标,实际应用中需结合环境因素和系统设计综合评估。选择组件时,应优先关注品牌质保(如25年线性功率保修)和实际发电场景匹配性。